编者按:2017年上半年,泌尿肿瘤领域的三大年会(ASCO GU、EAU和AUA)相继召开,进展颇多。“第三届泌尿肿瘤MDT浦江论坛”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长岭教授基于三大年会,介绍了国际肾癌诊治的最新进展。会后,本刊有幸采访到李长岭教授,请他分享相关学术观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靶向治疗”有望攻克术后复发
肾细胞癌,特别是高危肾细胞癌(T3期),预防其术后复发是临床大夫长期以来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细胞因子时代,人们试图通过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来预防肾癌术后复发,但多数临床研究以失败告终,仅少数获得尚存争议的阳性结果。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大家期待着攻克这一难题,基于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理论基础,学者们正积极探索靶向药物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目前,已有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进入大家视线:①ASSURE研究,入组高危肾癌患者,给予靶向治疗(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或者安慰剂,通过CT表现评估疾病进展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并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阴性;②S-TRAC研究,同样入组高危患者,治疗组给予舒尼替尼,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1年,随访7年,今年公布的中期分析显示治疗组的中期DFS优于对照组,取得阳性结果。
李长岭教授认为:“这两项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研究设计的入组患者不同有关,S-TRAC研究的入组可能更严谨,用药更严格,所得的中期DFS数据可能更为可靠,期待最终的OS结果。”
“免疫疗法”的初期疗效显著
2017年的三大年会(ASCO GU、EAU和AUA)整体突显了新型免疫疗法(PD-1、PD-L1受体阻断剂)的兴起。从现有的初期研究结果看,免疫疗法在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比较显著。基于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疗效,国际上已经着手开展Ⅲ期研究,PD-1、PD-L1抑制剂的单独治疗效果非常值得期待。
李长岭教授认为:“未来,新型免疫疗法与靶向治疗的结合,对晚期肾癌,甚至其他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可能都会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