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领域创新药物的出现使得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不完全局限于全新抗肿瘤机制药物的研发,同时也更加注重患者的治疗体验。如今,乳腺癌已经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如何做好乳腺癌患者的慢病化管理,使患者的治疗更加便捷、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肿瘤瞭望》就乳腺癌患者慢病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请教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肿瘤领域创新药物的出现使得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不完全局限于全新抗肿瘤机制药物的研发,同时也更加注重患者的治疗体验。如今,乳腺癌已经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如何做好乳腺癌患者的慢病化管理,使患者的治疗更加便捷、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肿瘤瞭望》就乳腺癌患者慢病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请教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
01
《肿瘤瞭望》:在抗肿瘤药物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部分肿瘤已迈入慢病管理时代。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慢病化管理,您认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评估?
江泽飞教授:20年前,我们未曾想肿瘤患者的治疗会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随着近年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看到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有70%以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实现治愈。即使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进入晚期阶段),一些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还是能达到8年、10年甚至20年。
由此,我想到了前两天我在临床出门诊时,遇到了我30年前治疗过的一位乳腺癌患者。这位患者取到病历后非常激动,对我说:“不但您在,我30年前的病例也还在。”我对她说:“更关键的是您还在!”。通过对这个事件的描述,我想表达的是,这就是肿瘤慢病化管理的真实体现。我们不仅能欣慰的看到科学进步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更应帮助患者去追求生活质量,让患者“活得更长”,同时还要“活得更好”。
02
《肿瘤瞭望》: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治疗和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尤其是长期反复的静脉注射。肿瘤慢病化管理时代,您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优化治疗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江泽飞教授:在20年前开展的学术会议中,我们就提到过慢病化管理的概念,包括肿瘤患者的院内治疗和院外治疗,也提到了“一握您的手,终生成朋友”的治疗理念。对于肿瘤患者的慢病化管理,我们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脉、能长效不短效。在疫情三年间,很多患者就是根据这种原则“一手抗疫,一手抗癌”,从而实现生存获益的。
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出现的同时,也能有新的剂型出现,使患者的给药方式发生改变,如从传统的静脉注射变成口服或者变成皮下注射。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在一年的抗HER2治疗中,如果大半年的时间能够应用皮下制剂进行治疗,就可以减少路程奔波和住院治疗时间,在社区医院或者基层医院就能完成相应治疗。如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会更好。
03
《肿瘤瞭望》:如今,乳腺癌患者可选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存率也大幅提高。但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探索更多更优的减毒、增效治疗方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应如何做好乳腺癌患者的慢病化管理。
江泽飞教授:对于肿瘤患者的慢病化管理,我们首先要想办法让她(他)的肿瘤变成“慢病”,其次我们也要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她考虑的东西很多,包括整体治疗过程、治疗期间的费用等。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尽力为其做好治疗规划并明确告知需要进行的治疗。我会告诉我的患者:“你需要进行一年的靶向治疗;你只需要4次化疗;你需要进行8年的内分泌治疗;你只需要半个月的放疗”等。我想这就正如学校规定学生要上几年学,上学期间有哪几门科目要学习一样,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遗漏某一治疗环节。
在乳腺癌患者慢病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持续性的患者教育。如化疗、靶向治疗结束后推荐患者到放射科进行放疗的时候,应该告诉患者放疗治疗结束后需要回到内科,继续接受其他治疗。如此,可以避免患者遗忘后续的治疗和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出现。乳腺癌患者的慢病化管理,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努力。此外,我们也可以让人工智能帮我们进行“个案管理”,及时提醒患者接受持续的治疗。只有真正把家庭和医院连接起来,才能实施高效、高质量的全程管理。
04
《肿瘤瞭望》:从2023年起,皮下制剂走进中国临床。您认为乳腺癌患者单靶和双靶皮下注射新剂型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存体验和生活质量有怎么样的影响?
江泽飞教授:我们需要更多产品、更多制剂来治疗乳腺癌。单靶和双靶皮下制剂相较于静脉注射时间更短,操作过程更为便捷。当然我们也特别希望皮下制剂的医保报销制度更合理、产品可及性更强,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起、用得上该产品,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治疗也更为简洁、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