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SABCS)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团队展示了在三阴性乳腺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肿瘤瞭望》对袁芃教授进行了采访并邀请袁教授对会议热点进行了点评。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参会研究
我们的参会研究是关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通过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100多个遗传相关基因位点筛选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发现脂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的rs1054135位点突变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关。
研究采用了两步法进行分析,共323名患者,分为检测组(n=162)与验证组(n=161)。在检测组发现有相关性因素并在验证组中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检测组与验证组中,FABP4、KRAS及NTRK2的SNP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相关,采用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只有FABP4上的rs1054135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57035的G等位基因与疾病进展风险降低(aHR:0.14,95%CI:0.03~0.66)和无病生存率升高(P<0.05)相关。rs1054135的GG型(P=0.0464)及无复发患者(P=0.0061)的FABP4的表达显著降低。
总体而言,研究发现脂类代谢相关基因及FABP4中的SNP与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相关,这也有助于对复发高危的患者进行筛查及研究新的化疗药物。
会议亮点点评
会议最大的亮点是将重点聚焦于对乳腺癌(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及HER-2阳性乳腺癌)的病理免疫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而并非像以往那样将重点放在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同时,一项关于抗PD1单抗对乳腺癌治疗的临床Ⅰ期研究结果也提示针对乳腺癌目前的研究热点已经更多地关注于免疫因素与治疗方面。目前在肺癌及黑色素瘤方面,很多关于抗CTLA4、PD1及PDL1单抗的研究已经显示了阳性治疗结果。可能不久的将来也会研发出相关药物从而改进对乳腺癌的治疗。
大会的第二个热点是日本及韩国的一项联合研究CREATE-X(JBCRG-04),研究将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术后不再进行任何治疗或者给予常规标准治疗,另一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卡培他滨作为辅助治疗或者维持治疗8个周期。研究认为加入卡培他滨对DFS和OS有一定的临床获益。此项研究在会议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如卡培他滨的耐受性、研究人群是否应进一步分组以明确适合该方案的人群等。但是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临床治疗决策,可能会解决一些临床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袁芃教授
会议壁报:[P5-08-19] 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3’-UTR region of the 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