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至17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由欧洲血液学会(EHA)主办的第27届欧洲血液学大会。该会议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集中展示了全球血液学领域近期的最新进展。CAR-T细胞治疗一直是近年血液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内的热点,此次EHA会议期间,陆道培医院有两项关于CAR-T细胞治疗的研究结果公布,分别为靶向T细胞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和双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初步结果均令人鼓舞(Abs S213和S110)。《肿瘤瞭望》特邀陆佩华教授和黄乐富医生就这两项研究的相关内容及意义作进一步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摘要:2022年6月9日至17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由欧洲血液学会(EHA)主办的第27届欧洲血液学大会。该会议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集中展示了全球血液学领域近期的最新进展。CAR-T细胞治疗一直是近年血液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内的热点,此次EHA会议期间,陆道培医院有两项关于CAR-T细胞治疗的研究结果公布,分别为靶向T细胞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和双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初步结果均令人鼓舞(Abs S213和S110)。《肿瘤瞭望》特邀陆佩华教授和黄乐富医生就这两项研究的相关内容及意义作进一步解析。
肿瘤瞭望
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存在诸多困难,CAR-T细胞治疗在其进展亦不多,能否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陆佩华教授:近几年CAR-T细胞治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AR-T细胞治疗,尤其是CD19 CAR-T细胞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B细胞淋巴瘤取得了巨大成绩。但T细胞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表明了其研发存在巨大的挑战性。首先,目前制备CAR-T细胞最重要的方法是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获得正常T细胞进行制备,T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常常可能已经存在恶性细胞,将恶性细胞与正常健康细胞分离,这是一个挑战;再者,确定合适的靶向抗原是一个挑战,并且如果CD7抗原在CAR-T细胞表面有表达可导致CAR-T细胞之间互相残杀,限制其扩张。此外靶向CD7 CAR-T细胞对正常T细胞和NK细胞也有一定杀伤作用,因此可能导致患者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加重临床感染。这种种都给CAR-T细胞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带来了挑战。
肿瘤瞭望
2022EHA大会上,您团队的一项研究(S110)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CD7进而形成KO7CAR-T,用于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在此请您详细谈一谈该研究结果?
陆佩华教授:我们团队近几年一直都在致力于CAR-T细胞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的研究,希望为T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和治愈的机会。目前我们同期正在进行几项有关CD7 CAR-T细胞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其中一项临床研究结果近期已在《Blood》杂志上发表。这次在欧洲血液学大会上报道的研究也是关于CD7 CAR-T细胞治疗,该研究中的CAR-T细胞采用了不同的制备办法,现有结果显示这种制备方法非常成功。研究共入组15例患者,10例为T-ALL,3例为T淋母,2例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4例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CAR-T细胞制备100%成功,无论制备CAR-T细胞的正常T细胞是来自患者本身,还是来自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均成功制备并回输。输注28天后全面评估发现,15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都达到深度微小残留病变阴性的缓解。9例有髓外病变的患者中,7例为弥漫性髓外病变,2例为大肿块弥漫性髓外病变,9例髓外病变患者中有6例达到完全缓解,2例达到部分缓解,早期疗效非常好。研究中12/15例患者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例随访253天(最长388天),12例移植患者中11例仍然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例移植后217天复发,研究发现复发源自CD7靶点丢失。总体而言,该款CAR-T细胞的现有疗效非常鼓舞人心,而且副作用可控。随着研发不断进展,CAR-T细胞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会越来越成熟,患者将有更多治疗选择,尤其是难治复发患者。
肿瘤瞭望
双靶点CAR-T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您认为其较之于单靶点CAR-T的优势有哪些?研究的难点又有哪些?
黄乐富医生:CAR-T细胞无论是单靶点还是双靶点,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均比较显著,推动了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治疗模式的转变。但CD19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患者在半年至1年内约有30%-40%复发,CD19靶标逃逸是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的主要原因。另外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TP53突变、双打击或是伯基特淋巴瘤等具有明确高危易复发因素的患者,其疗效有待提高。
鉴于以上情况,双靶点CAR-T细胞应运而生,以CD22靶点为例,在多数B细胞表面高表达,B细胞同时丢失CD19和CD22两种高表达抗原的可能性较低,所以同时靶向CD19和CD22的联合治疗对原发性或继发性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各个亚群均有疗效,发挥了1+1>2的功效。我们有研究表明,CD19和CD22双CAR-T细胞治疗后,肿瘤细胞CD19表达降低,而CD22表达更多是保持不变,所以推测靶向CD19和CD22的双CAR-T细胞的免疫疗效主要由CD19介导。目前在靶向CD19基础上设计双靶点特异性CAR-T细胞产品,是改善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新的研究趋势。
双CAR-T细胞治疗面临着很多难题。首先双CAR制备工艺相较单CAR更难,制备成本很高,转染成功率较低;其次很多患者都是单CAR-T细胞治疗失败或是存在上述高危因素,肿瘤进展快,肿瘤负荷非常高,一般状况不佳,临床上遇到的挑战可能更大。我们团队在处理CAR-T细胞治疗不良反应或是并发症方面非常有经验,这对推进医疗事业发展大有帮助。
肿瘤瞭望
您团队在本次大会的另一项研究(S213)也获得了关注与认可,采用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请您介绍该研究的设计与研究结果?
黄乐富医生:我们此次在EHA会议上公布的这项研究,除了探索双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外,还比较了人源性CAR-T细胞与鼠源性CAR-T细胞的作用。CAR-T细胞制备后具有自身免疫性,回输后会引起一定的免疫反应,破坏和清除CAR-T细胞,特别是鼠源性CAR-T细胞,这也是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因素之一。全人源CAR-T细胞的临床前研究显示,免疫源性降低,体内存活时间更长。另有研究显示,与鼠源CAR-T细胞治疗相比,全人源CAR-T细胞可较少诱导抗CAR-T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理论上构建全人源蛋白成分的CAR-T细胞仍然可以引起一些免疫反应,但目前尚无直接临床证据,也有一些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全人源CAR-T细胞可以降低免疫源性,但目前缺少头对头研究数据。
这项临床研究中,符合入组条件的复发难治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32例,其中4例既往接受过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患者3天预处理后回输双CAR-T细胞治疗,回输后第1和第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第1次疗效评估时,26例患者可评估,其中4例是高危伯基特淋巴瘤,7例是双打击淋巴瘤,11例患者TP53阳性(易导致复发难治)。26例患者中14例接受了鼠源CAR-T细胞回输,12例接受了全人源CAR-T细胞回输。第1次疗效评估时发现,全人源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ORR为100%,CR率达到75%。鼠源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ORR低于前者,为85%,14例患者中12例有效,2例稳定(均为p53阳性),CR率42%,二组中4例伯基特淋巴瘤患者均获缓解,令人欣喜。第2次评估发现,全人源CAR-T细胞治疗患者仍有70%保持完全缓解,鼠源组患者疗效的持久性差于全人源组,CR率只有35%。这项研究还统计了与双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现能够获得CR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第3个月获得CR和非双打击可以预测患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
另外研究观察到,绝大部分患者虽然出现CRS反应,但都比较温和,为1-2级,只有2例出现3级CRS,两组各1例,2例患者出现3级神经毒性,均为鼠源组,所以我们认为,全人源CAR-T细胞免原性降低,可能会有助于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这项临床研究虽然入组患者尚少,但已经初步展现出CD19和CD22 CAR-T细胞鸡尾酒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以及较好的安全性。虽然这项研究并非随机对照研究,但仍然可以看到,人源组患者的有效性较鼠源组更高,有更好的PFS。
陆佩华(Peggy Lu)
陆道培医院医疗执行院长,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院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完成住院医,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血液及肿瘤专科
美国肿瘤以及血液病专科协会认证的血液及肿瘤专家,具有美国血液病专科医生,肿瘤专科医生执照以及中国行医执照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第四届系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物技术与细胞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三河市民营医院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乐富
清华大学医学院—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博士后
致力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及科研工作。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主持一项院校级科学基金。现参与多项CAR-T细胞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并发表数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