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2年12月10日,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高峰论坛将在上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孟志强教授当选新一届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孟志强教授分享了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中的宝贵经验。
《肿瘤瞭望》:祝贺您当选新一届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能否介绍一下既往和未来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的工作?
孟志强教授:非常高兴能够接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是2018年在华海清教授等专家的倡议和努力下成立的。这4年来,华教授作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主任委员,带领我们专委会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
中西结合是我们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交叉学科,也是我们国家政策重点发展和支持的学科。但是如何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也是摆在我们所有专家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因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过去的4年中,华海清教授带领的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成功探索。我们努力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与国际接轨,能够用数据和证据说话。在抗肿瘤中西医结合领域,我们发布了一些指南共识,并积极培养青年人才,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团队,能够在肿瘤中西医结合领域有所建树,用中西结合的诊治方案让更多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体验。
未来,在新一届专委会的集体努力下,我们还是希望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继续开展临床研究,继续在不同瘤种的诊治领域发挥中医和西医特色,形成更多专业的、科学的抗肿瘤中西医结合的指南共识,更好地推动我国肿瘤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水平的提升。
《肿瘤瞭望》: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撰写的《抗肿瘤药物引起骨髓抑制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已经正式发布。该专家共识对临床实践将有怎样的积极意义?未来可能还会有哪些指南或共识产生?
孟志强教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实际上中医和西医在抗肿瘤治疗中各有所长。化疗仍然是抗肿瘤全身治疗的主要手段,疗效比较确切,但患者对化疗的毒副作用也比较恐惧,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不能耐受化疗而导致治疗失败的情况。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此外,放疗、靶向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骨髓抑制作用。骨髓抑制往往导致患者体能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导致化疗不能继续。虽然西医也有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骨髓抑制处理办法(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其疗效也不能持续。中医扶正固本等抗肿瘤理念,对恢复患者免疫力、保护骨髓功能往往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上也有不少肿瘤患者对这些中医治疗措施的治疗体验很好。因此,我们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率先组织专家编写了首个《抗肿瘤药物引起骨髓抑制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今后我们可能在肿瘤治疗的其他领域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包括便秘、脱发、皮疹、体能下降等症状或合并症的规范化诊治,在这些领域逐渐建立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共识或指南。
《肿瘤瞭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国内最早建立了肿瘤中西医结合专科。您认为中西医结合在肿瘤诊治中有怎样的优势?复旦肿瘤在肿瘤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和研究方面有哪些特色?
孟志强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团队,应该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抗肿瘤中西医结合团队。在很多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我们在抗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尤其是在肝胆胰肿瘤方面形成了不少特色。例如,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是我们非常难治的恶性疾病,也是目前我们化疗、靶向治疗很难有突破的领域。过去二十年来,我们有很多胰腺癌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措施,获得了长期生存。我们知道胰腺癌患者仅通过化疗是很难实现长期生存的,2年生存的患者十分罕见。而我们有很多中西医结合的患者能够实现3到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存。
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的辨证论治非常有特色。以往认为中医治疗太个体化,很难开展临床研究,但在辨证论治的理论中形成相对比较客观的指标,包括引入我们一些临床化验指标或者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中医药或西医药的治疗,能够使胰腺癌患者获得不错的疗效。这也表明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是有科学性和正确性的,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和创新完善。
《肿瘤瞭望》:对于未来肿瘤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发展,您有什么期望和看法?
孟志强教授:应该说中西医结合既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学科之一,也是我们中国患者非常接受和喜爱的诊治模式。因此,未来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当前的整个肿瘤学诊治领域发展得非常快,如何在不同瘤种、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仍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我想可以率先发展的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当前抗肿瘤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或肿瘤相关的并发症。这方面也需要我们加强临床研究,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希望我们能够团结中医、西医的专家和学科力量,共同推动肿瘤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发展和创新,让更多肿瘤患者从中西医结合诊治中获益。
孟志强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主任
胆道肿瘤诊治中心副主任
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兼职教授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
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CSCO理事;亚洲肿瘤消融学会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癌学组委员
《JCRT》副主编,《Hepatoma》、《肿瘤》杂志编委